肝火犯肺可以吃龙胆泻肝丸、泻白散合黛蛤散等中成药。
1.龙胆泻肝丸
具有清泻肝胆实火、清利肝经湿热的功效。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,既能泻肝胆实火,又能利肝经湿热,为君药;黄芩、栀子苦寒泻火,燥湿清热,助龙胆草清泻肝火,为臣药;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清热利湿,使湿热从水道排出,当归、生地养血滋阴,使邪去而阴血不伤,柴胡舒畅肝经之气,引诸药归肝经,均为佐药;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对于肝火亢盛所致的急躁易怒、口苦咽干、目赤肿痛、耳鸣耳聋等症状,以及肝火犯肺引起的咳嗽、咯血等有一定疗效。
2.泻白散合黛蛤散
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、止咳平喘的作用,黛蛤散则擅长清肝泻肺、化痰止咳。两者合用,可增强清肝泻肺的功效。泻白散主要由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粳米、甘草组成,其中桑白皮甘寒性降,专入肺经,能清泻肺热,平喘止咳;地骨皮甘寒入肺,能清泻肺中伏火,除虚热。黛蛤散主要由青黛、蛤壳组成,青黛咸寒,能清肝泻火,凉血解毒;蛤壳苦寒,能清热化痰,软坚散结。适用于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阵作、气逆作咳、痰稠带血、胸胁胀痛等症状。
在使用这些中成药时,需要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。其次,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,如龙胆泻肝丸苦寒,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慎用;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禁用。此外,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过激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,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。同时,还可以结合中医的其他疗法,如针灸、推拿等,以提高疗效。